• 发布时间: 2023-02-08 12:04:40
  • 作者: 本站编辑
  • 来源: 本站原创
  • 浏览次数:
   
 
    陈鑫,男,祖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,1982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,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学学士(2005),西北大学哲学硕士(2010)、历史学(中国思想史)博士(2013),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(2018);2013年7月起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,2017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;2021年1月起任教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,2024年9月晋升为教授;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(以先秦思想史、佛教思想史为主)、中西思想文化比较,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,出版专著一部、译著两部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一项(结项等级良好),海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(结项等级一合格、一良好);2015年获海南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(专著类),2021年获得“大连市高层次人才”(青年才俊类)称号。
 
    主要论文(独立作者):
    1.《管子》四篇中的道论,《管子学刊》(发表时是CSSCI),2012年第2期。
    2.实相与物自身——大乘佛学与康德哲学中两个概念的比较,《西北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(CSSCI),2013年第4期。
    3.公孙龙《指物论》诠释与今译,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1期。
    4.法·法治·合法性——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现代诠释,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16年第12期。
    5.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的现象学与诠释学解读,《社会科学论坛》,2018年第5期。
    6.弥勒净土与人间佛教,《法音》,2020年第10期。
    7.一门作为意识哲学的语言哲学如何可能?——论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语言分析,《西南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(CSSCI),2021年第2期。
    8.从法统到天道——对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的政治哲学诠释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2年第2期。
    9.老子的“无知”论及其意义,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》(CSSCI),2023年第4期。
    10.一眼千年:辽宁古塔寻踪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24年3月15日。
11.从分别到解脱——论唯识学的语言哲学思想,《五台山研究》(CSSCI扩展版),2024年第4期。
    
译文:
      胡塞尔与唯识学,[保加利亚]珀拉门·格拉迪纳洛夫(Plamen Gradinarov)文,陈鑫译,《唯识研究》(第二辑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3年。
    专著
    《两种思想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——佛教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比较研究》(岳麓书院国学文库),陈鑫著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4年。
    译著
    1.《存在主义》(三联图画通识丛书),[英]理查德·阿皮尼亚内西(Richard Appignanesi)著、(英)奥斯卡·查拉特(Oscar Zarate)绘画,陈鑫译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21年。
    2.《尼采与佛教哲学》(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),[加]安托万·帕纳约蒂(Antoine Panaioti)著,陈鑫译,西北大学出版社,2024年。
    讲授课程
    本科生:中国古代史(一)、中国思想史、中国古代经济史、逻辑学导论。
    研究生:中国史基本问题与前沿问题、先秦思想史。
    联系方式
    215694736@qq.com
 

上一篇:崔泽枫

下一篇:武霞

版权所有: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 ·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柳树南街1号 邮编:116081

辽ICP备0500136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