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徐学琳 男,1980年12月生,山东桓台人,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,副教授。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考古文博系主任。
主要研究方向为辽宋金元考古、中国古陶瓷研究、中外物质文化交流。中国考古学会会员、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访问学者。
2006-2015年任职于山东省淄博市文物局(淄博市考古研究所),从事文物普查、考古发掘工作,主持淄博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,荣获全国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突出贡献个人奖”、“山东省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”称号,并记“二等功”奖励。参与、主持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多项。2015年12月,任职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。
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、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。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。获辽宁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·三等奖。在《光明日报》《国家博物馆馆刊》《南方文物》等报纸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,其中一篇为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。参与编写著作四部。
主要论文:
《契丹早期火葬墓研究》,《草原文物》,2024年第二期。
《10至12世纪中国佛寺塔基出土玻璃器浅析》,《收藏》,2023年第九期,第二作者。
《共赴中古丝路上的艺术盛宴——读<粟特银器>》,《光明日报》,2019年11月20日。
《大唐盛世灿华章遗宝精粹汇东西——解读何家村窖藏文物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9年3月14日第1652期,《新华文摘》,2019年第十期。
《蒙元墓葬研究的回顾与前瞻》,《赤峰学院学报》,2019年第七期.
《东北地区蒙元墓葬文化因素探析》,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》,2019年第五期。
《高原内外:内蒙古地区蒙元墓葬探析》,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9年第四期。
《南方地区元代墓葬形制探析》,《南方文物》,2015年第三期。
《方法与态度:二重证据法的考古学反思》,《南方文物》,2015年第一期。
《山东淄博周村汇龙湖明代墓地发掘简报》,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》,2015年第二期。
《钱币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探析》,《博物馆研究》,2015年第二期。
《高青陈庄西周城址性质探讨》,《管子学刊》,2011年第一期。
《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文物普查调查方法的探讨》,国家文物局编《踏寻遗珍》2010年。
《元明龙泉青瓷的若干问题》,《东方博物》,第二十三辑,2007年。
主持项目:
大哉乾元:元代墓葬研究,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,批准号24FKGA004。
淄川公孙墓地发掘报告及相关研究,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,批准号18BKG020,结项。
交流与融合:元代墓葬的综合研究,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,批准号16YJCZH127,结项。
东北地区辽金元墓葬形制变迁研究,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,结项。
编著:
2019年《甘井子文化通览·综合卷》参编。
2019年《甘井子文化通览·古代卷》副主编。
2022年《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·新巴尔虎右旗卷》编委,参编。
2024年《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·扎兰屯卷》编委,参编。
获奖:
2022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
2023年获辽宁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·三等奖。